摘 要:发现一个问题,其实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更有意义!在教育改革中,中国当代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创新教育如何实现呢?这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学生自身主动探索求新的精神才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
一、 民族教育呼唤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的内涵是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题精神,促进人的性格的和谐发展。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是在师生双边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其目标,它奉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其实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更有意义!这句话深刻的揭示出创新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从国家的长远发展分析,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必须摆在教育的首位,但是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特点以及当代中学生在传统的束缚下,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都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国家的人才培养出现平庸化趋势。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旧的教学大纲以及旧的教科书,游离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之外似乎想把学生培养成学识渊博,无所不能的地理学家,其结果适得其反,因为大而全、繁而难的地理知识会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可贵之处则在于以先进的教育观念为指导,而课程的内容选择也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减少了抽象的地理理论和概念,降低课程难度,为学生主体性的提升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事半功倍,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作为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的重心。
二、创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
1、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是创新的主体
(1)让学生找到创新的动力——兴趣和爱好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前能、创新学习。比如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秋天秋高气爽的天气特征分析“晴天的午后为什么天空总是那么蓝”,有了这个揭开问题答案的兴趣,分析散射作用就变得容易而又有效。
好奇心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主要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激趣导学,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答案或解决办法,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创新的学习。
(2)让学生的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想象空间的扩大化
想象力是学生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地理想象,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鼓动学生预见、想象、超前思维。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想的例题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节中,假设地球没有自转或没有公转,地球的四季会如何变化呢?假如地球的地轴倾斜的更多或更少,那么地球的五带又会如何变化呢?因为想象是源于现实,而有是现实的升华,很多创新的机会都是在想象中闪现的,此时应该有意识的分析,利用这些短暂的闪光,把认知的不可能转变为可能。
(3)让学生大胆寻找创新的源泉——科学的怀疑精神
创新就是要推新除旧,敢于对前人创造中的不合理成分产生怀疑和否定,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知识、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动同学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在介绍全球变暖这个问题时,更多的人是把原因单方面的归结为人类的破坏,其实自然原因在这其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前人的分析进行总结,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为真理往往有一定的实用范围和使用期限,离开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也许它就会不完善,或者不正确,所以大胆的质疑可能找到这些不完善的点,进行突破。好比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和观察的条件的限制,人们认识的宇宙是从地心说发展到日心说,又从日心说发展到现在的空间范围是150-200亿光年,以后这个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4)让学生寻找创新的新起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时间是真理最好的检验方式,以及实践出真知,表达的都是实践对创新的重要性。很多的课本知识显得抽象,枯燥而难以理解,如果让学生带着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检验、总结、探究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而且又学的有趣而有效。例如可以进行活动课教学,实验课教学等。比如让学生在整理材料中有新的突破:运用第一手的气象资料分析某地的气象变化情况?还可以通过实践提出新的观点或对策 :如对家乡的发展提出新的设计。
2、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创新的主导
(1)学生个体特征的要求
教与学的过程,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由于高中学生处于心理不稳定的阶段,学习上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的是指导者,领路人的角色。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要能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处于转型时期的特点:喜欢新鲜的事物,同时自我意识加强,理性思维也开始加强,原来初中的注重现象的感性思维模式很难在适合他们,可能感性的事物不在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而更加喜欢探讨很多理性的逻辑,觉得探索求新是一种征服、一种超越、一种成就。
(2)学习内容的选择
当前高中教材的特点是系统性很强,但是时代性偏弱。因为教材在应用的材料上,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地理课程观,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处理教材当中知识点的呈现顺序及现有功能:比如对教材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删减和改编——把现成的结论变成问题情境;用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实引入等,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达到主动学习,求新求异的目的。
(3)教学方法的选择
地理教学传统的单一教授型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的变迁十分迅速,同时信息在量上也要求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做的是拓宽个人的知识面,更新已有的知识,所以可以帮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性的材料,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其次,教师不能把自己扮演成权威和独裁的角色,要从情感上树立指导者的位置,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真正树立学习的主人意识;另外,课堂教学方法上的选择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学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把高中理性思维强,抽象性强的知识点形象的呈现给学生。
(4)创新氛围的创设
倡导教育民主,爱护创新火花,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创新意识,提倡学生上讲台、标新立异——这是现在教育改革的目标。所以教师应该让自己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避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达到改革的目的。以免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相互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 ,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放性课堂教学中能做到收放有度,将课堂调控技巧与学生的自律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
(5)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由于课程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不同,各种评价方式适应范围也不同,因此要求教师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以及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所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样性评价可以让学生评出自信,对学生进行情感性评价可以评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发展性评价可以评出学生自己的希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则可以评出学生的智慧。
民族教育呼唤创新精神
高幼芳 福建师大附中 350007
关键词:民族教育 创新精神 创新的主体
创新的翅膀 科学的怀疑 个体特征
摘 要:
发现一个问题,其实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更有意义!在教育改革中,中国当代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这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学生自身主动探索求新的精神才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是在师生双边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其目标,它奉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但是创新教育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
首先,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把学生当作创新的主体:
让学生找到创新的动力;让学生的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大胆寻找创新的源泉;让学生寻找创新的新起点。
其次,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特征差异,需要教师在这其中扮演的是指导者,领路人的角色;学习内容的选择则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和时代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该由传统的单一教授型向多样性转变。创新氛围的创设,倡导教育民主,爱护创新火花,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创新意识;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由于课程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不同,各种评价方式适应范围也不同,因此要求教师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地理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主编 陈澄 陈昌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