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德育处 >> 德育研究 >> 正文

  没有公告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专题栏目
    罗 芳:浅谈饥饿教育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罗  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10 10:21:35

    浅谈饥饿教育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新学期开始,我按学校要求,回收上期末发放的一些资料,如:暑期社会实践、自我评价、团员心得等。可团支书汇报说:只收了三分一还不到,很多同学的原始材料都没了…

    平静之后,我反思:为什么经常会出现材料收不齐的现象?为什么学生对这些材料这么不重视?

    这不由在我的脑海中联想起两个故事:其一是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创设的一种教育方法---饥饿教育法。据报道,“在铃木的教室里,经常有许多儿童被带来学小提琴。对于初次参加学习的儿童,铃木的做法是完全禁止拉琴,只允许在旁边观看其他孩子演奏。听到其他孩子奏出梦幻般优美的乐章,新来的孩子学琴的欲望被强烈地刺激起来,直到这时,铃木才许可孩子拉一两次空弦”。另一则故事来自于暑假回家与老农的一则对话:老伯把一堆喂牛的草放在牛棚上,我奇怪地问“为什么不直接放在地上让牛吃呢?”老伯回答“这些草不是特别好,直接放在地上,牛不会把它当好料,像我这样放在牛棚上,适当垂下,牛就会伸长脖子去吃。”两个故事,对象不同,但传递给教育者的理念一致,那就是:一样的资源,如果让接受者觉得过于容易获得,那么这种资源的价值就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接受者也不会珍惜。以下就“饥饿教育法”如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谈谈笔者的初浅看法:

    一、饥饿教育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

    目前教育的情况是学生获取东西太过于容易,教育者(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物质供给太慷慨,只要是孩子需要的,家长总是尽一切办法满足;在精神供给上,又过于随意和泛滥。这种无限供给造成了孩子理解认同错位,使他们与生俱来的感恩意识和反思意识受到制约。长此以往,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功能就会冻结在抑制和睡眠状态,反叛意识和对立情绪等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形成教育难题。“饥饿教育法”的实施对于消除受教育者的“被迫”状态,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饥饿教育法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性

    学生对资源的重视程度取决于该资源的价值和获取该资源的难易程度。班主任对资源的管理经常处于一种放任状态,比如发放材料一般是人手一份,不足就补。这种“一刀切”的分配方式并不能引起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和重视。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愉快可以使得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健康。”由此可见,要让受教育者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让他愉快。“饥饿教育法”强调的教育者通过不同的教育艺术,使受教育者在内心渴望的基础上获取某种资源。在获取资源后受教育者带着愉悦感完成某项活动。这对高质量地完成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饥饿教育法在班级管理中的实用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饥饿教育法”在显意识层传递给受教育者的信息不是‘要你学’,而是‘你还没有学的资格’。把‘学习’的价值提高了,提高到一个让受教育者仰慕的位置”。这种教育管理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广泛,在班级管理中也不例外。“饥饿教育法”的合理使用,对于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个别违纪学生的教育及学生潜意识观念的转化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实,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用到这种理念。下面是笔者在应用“饥饿教育法”管理班级的两则具体案例,与同行分享。

    案例1: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温书假,在每次半期考和期末考前一周我们都会发放温书计划表,然后回收检查。前几次回收,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都把这个当成一种“班级任务”,只是随便应付。这次我在发温书计划表时说:“我只想收一个组的温书计划,对这组同学的计划,我会详细研究,并认真分析,加以指导。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把计划交上来和我分享?”我话刚说完,班上大部分同学的手都举的很高,还大声说:“老师,我们组,我们组”。我随便指了第二组,说:就这组吧。第二组的同学大鼓掌,其他组的同学大声嚷,有说我偏心,有说他们组成绩不好、不自觉一定要我帮他们指导……看到这么激烈的场面,我就说:其他一定需要我指导的同学,务必在明天上午之前交到我桌面上,当然,如果只是应付,希望还是不要上交,因为我看经过认真思考制定的计划。第二天上午放学前,我的办公桌上放满计划表,而且每一份都不相同。可以说这是学生制定的最认真的一次温书计划。

    案例2A生,每天在做眼保健操时都偷懒,他说做了无益。那天突发奇想,对他说:从此眼保健操时间你就站在讲台上,看大家做操,你不用做。A异常高兴,一周后,他在眼保健操时间回位置,究其因,说:一人站讲台上没意思,还是回位置上舒服。我告诉他,你不用做操,可以到外面去。又过了几天,我发现他也在做眼保健操。我立即制止,说你不用做眼操,而且你认为做了无益,现在你已被剥夺了做眼操的权利。这次,他竟恳求我让他做,而且答应从此以后都会好好做。

    教育是一门艺术。“饥饿教育法”展现的是使受教育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争取”的过程。试试把这种教育方式用在班级管理中看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文章录入:lh    责任编辑:lh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去论坛聊聊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