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德育处 >> 德育研究 >> 正文

  没有公告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专题栏目
    陈 敏:关于批评的批评
    作者:陈  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10 10:19:47

    关 于 批 评 的 批 评

     

     

    [  ] 关注当前对批评权的热议,剖析现实中对批评权的不当使用,思考如何正确地理解批评权和恰当地使用批评权这个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滥用批评的权利,逃避批评的责任。

    [关键词]  批评  爱心  班主任的职责

    2009824,《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发布,批评权赫然列在了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我记得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爱心包括对学生负责,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负责。既然是负责就要有惩罚,所以,爱心里面就包括了惩罚,没有惩罚的爱心是不纯的,不圆满的。”所以,批评与其说是赋予班主任的一种权利,倒不如说是班主任的一种义务。因为权利是可以选择和放弃的,但义务却是不容推卸的。其实,大可不必讨论班主任是否应该拥有批评权的问题,应该思考地是班主任如何行使批评权,担负批评这一责任。

    既然批评本应是班主任的职责,为什么教育部又要出台这一规定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 “学生不好管,老师不敢管”的现象。那么有了第十六条的 “尚方宝剑”,是不是班主任从此就可以“大开杀戒了”呢?我想作为班主任是否想过学生不好管,老师不敢管的真正原因到底在哪呢?的确,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的理由,把它归咎为时代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家长的溺爱等等,但甘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意思就是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很多时候,问题恰恰就出在自己的身上。由于一些班主任不懂得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不恰当,导致学生不服管。所以,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关注第十六条,但关注的焦点在于什么才是“恰当”的方式,什么又是不“恰当”的方式。这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下面就结合日常工作中我们常见的一些关于批评的对话,来谈谈关于批评的批评。

    一、批评不等于“心罚”

    师:“你呀,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

    师:“你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啊,我看你是无药可救了。”

    师:“自打教书起我还就没见过象你这样的学生。”

    ……

    点评: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在一定程度上,‘心罚造成的恶劣后果甚至比体罚更严重,因为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2008,国家新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规范中未对教师心罚学生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但规范第3条也明确要求:“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总之,批评不应该是心罚,而应该化为心爱

    二、批评要允许辩护

    师:“你还有理了,是不?”

    师:“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我是老师还是你是老师啊?”

    师:“你还敢狡辩,胆还不小啊。”

    ……

    点评:教师在没全面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自我辩护能让教师制怒、醒脑,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空间。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处罚学生用三种方式:小错误,罚唱一支歌;比较重一点的错误,要做一件好事来补偿;严重错误,写一份五百字的说明书。而且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犯错误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确实是自己错了,那么写明犯错误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批评中,教师一方面向出错学生点出问题,同时进行“换位思考”,即便学生当时没有认识错误,不要强迫其承认错误,否则即便当下认错,也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所以,批评时不应要求学生保持“沉默”而要允许其“辩护”。

    三、批评尽量不“拆台”

    案例:学校德育处要求全体男生一律理平头,一位班主任批评男生头发太长,要求他们去理发。一个学生顶撞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连我的家人都说我理平头好傻,你凭什么要我理呀?”班主任气愤地说:“在学校你就得听我的,在家你听谁的我管不着。”

    点评:心理学上手表效应揭示: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这就是说教师之间,父母之间,教师与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应一致,尤其是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上更要一致。即使不够一致,遇到问题是也能求大同存小异,从而目标趋同,行动一致。否则孩子会不知所措而感到无所适从,有时会难辨是非,无形中为其成长设置了人为的阻力,干扰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准则,甚至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因此,家校取得共识十分重要,只有充分信任,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一句话,批评应“补台”而不“拆台”。

    应该说,大多数的班主任都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该批评时就批评,也从来没有滥用过批评的权利。但经常困惑于到底批评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学生,这确实是一个很难量化的问题。所以我想和班主任分享生命化教育中提倡的一种观点:教育是慢的艺术。就象一个学生在被我多次批评之后依然效果不佳,有一天我很生气地对他说,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教育象你一样的学生。他认真思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给我写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会等待,等待着学生变好。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只要你给予充足的时间他肯定会做得更好,我会等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鼓励。我相信他一定会变得更好。”是啊,批评要适时地与鼓励结合运用,既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损伤其自尊心,留给学生改过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努力改过。那么谁又能说最后开的花会与最早开的花会不一样美丽呢?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文章录入:lh    责任编辑:lh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去论坛聊聊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