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国家在此行使的是
①政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对外交往职能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05年4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福建省从上年1月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福建是惟一一个在农村百分之百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的省份。回答2—3题。
2、之所以要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力量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
D.人民民主专政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3、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现的国家职能是
A、文化职能 B、经济职能 C、政治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是《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回答4—5题。
4、要在农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个要求体现了国家的
A、文化职能 B、政治职能 C、经济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国家四种职能的理解。B、C、D均是与题干无关的题肢。
5、村容整洁,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这体现了经济学观点是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农村各种公共工程应完全由国家兴办
C.财政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密不可分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根据广东省的统计,2005年广东全省民工短缺超过百万。以往的用工大市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市都面临5万至20万不等的用工缺口。涌动多年的珠三角“民工潮”骤变为“民工荒”。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地区的企业也普遍存在劳工紧缺情况。
材料二:根据调查,许多企业,特别是对劳动力需求最为迫切的制衣、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小企业,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率过低,缺乏承受提高工资待遇的能力。但持续的劳动力短缺迫使许多企业不得不设法压缩固定支出,以节约成本。此外,不少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产生“民工荒”的原因。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民工荒”的问题?
解析: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大问题,始终是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民工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又是发展和变化的。对“民工荒”的出现,可从背景材料和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中找到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当然,要求对时政要有充分的了解。
参考答案:(1)①“民工潮”骤变为“民工荒”体现了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②其他地区也存在劳务工紧缺的情况,体现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原理。③一些企业采取了相应对策,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不同企业采取的措施不同,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⑤“民工荒”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和现象,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2)“民工荒”的原因:①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民工需求量大。②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条件差、侵犯劳工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③对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④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务农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返乡民工增多。⑤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3)①企业经营者要更新观念,善待民工,讲求诚信。②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有能力提高民工工资。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从政策上积极引导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④开展省区间的劳务合作,建立区域间的劳动力供求、收集发布机制,实现共赢。
2、《经济日报》报道,青岛市决定每年将至少投入230万元资金,用于培训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农民。青岛将通过“农民培训、政府埋单”帮助农民转行。
(1)试分析农民转移就业的经济学意义。
(2)“农民培训、政府埋单”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
参考答案:(1)农民转移就业能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2)①“农民培训,政府埋单”有助于农民转移就业,从而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这表明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农民培训、政府埋单”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这表明财政可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③“农民培训、政府埋单”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表明财政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材料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材料二:2005年12月1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
(2)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央部署农村工作的思路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1)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4分)②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4分)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薄弱环节,剩余劳动力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4分)
(2)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4分)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4分)③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②主要矛盾在事物进程中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8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A市“十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预计)
|
城镇居民
|
8.7%
|
10.3%
|
11.4%
|
11.7%
|
11%
|
农村居民
|
4.2%
|
4.1%
|
4.3%
|
8.8%
|
8.5%
|
表二:对A市农村部分情况调查数据统计公布
|
进城务工人员中高中学历以上
|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
|
收看央视农村频道
|
农产品加工率
|
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
|
明白绿色食品和白色垃圾之意
|
占总人口的比重
|
30%
|
10%
|
5.5%
|
3%
|
10%
|
20%
|
材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1)表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表二反映了A市农民哪些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结合表一、表二和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一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答案:(1)表一说明“十五”期间A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但从2001年至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2004年、2005年,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帮农的政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2)从表二可以看出,A市农民科技意识、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产业化经营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结合表一、表二和材料,A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做到如下几点:
①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尤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帮扶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②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③加强农村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④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附:因为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我们会进一步补充每部分热点的例题,如果各位同行想了解最新的专题内容,请点击 网址: 中的“高考分析”。(点击网址即可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