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政治组 >> 课改前沿 >> 正文

  没有公告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专题栏目
    观念     特点     应对
    作者:华南师大… 文章来源:选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5 8:29:25

    一、 本轮课改的 三大理念

        第一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第二是主张 双主体 互动论。教师是教育是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第三是强调新三中心

            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旧三中心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二、新课程六大目标

        1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

        3 、具有民主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对自己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4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保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6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结构的三个层次

    四、关于《经济生活》新教材

        1 、教材的基本理念: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

        ◎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 观来统领教 材的编写。

        ◎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2 、思想政治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珍惜诚信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

        ◎树立科学发展观。

        3 、相关知识 :

        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消费心理、行为和观念;银行存贷;商业保险、债券、股票;利润、利息、股息;公司经营;就业与创业方式;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与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WTO 及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

        4 、框架设计思路

    课程整合

    生活与消费

    投资与创业

    收入与分配

    面对市场经济

    生活主题

    生活的体验

    生活的创造

    生活的规划

    生活的舞台

    生活逻辑

    如何花钱

    如何挣钱

    如何管钱

    如何发展

    生产逻辑

    为何生产

    谁来生产

    为谁生产

    怎样生产

    学科知识

    消费的意义

    投资的意义

    财政的意义

    经济建设的意义

    价值观

    消费者

    创业者

    管理者

    建设者

     

        5 、知识内容的把握

        ◎更注重获得知识的体验、感悟的历程;

        ◎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更注重思想道德和政治观点的形成;

        ◎更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

          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

        6、与原高中《经济常识》比较

        7、教材的主要特点: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文本。

        ◎构建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

        ◎教材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

        ◎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深化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

        ◎教材的语言文字简明朴实、新颖活泼,课文的图文并茂,版式设计与装帧风格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主题和内容。

        8、教材的结构特点:

         1 )教材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 四个。

        单元:导语简要地说明学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课题:下设导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说明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

        框题 :考虑到学习进程,其内容上大体按 一 课时安排。

        目题 :用黑体字表示,既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又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2 )教材有正文、辅助文之分

        正文:是学习的主体内容,文字包括宋体,也包括穿插在其间反映各种思维活动的仿宋体,这两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但在内容上是密切相关、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

        辅助文:设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三个栏目。专家点评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名词点击是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绍和解释,相关链接是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

         3 )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

        教材共有四个综合探究,分别为正确对待金钱”“走创业之路”“讲求效率、维护公平”“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的重要环节。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单元地位: 第一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一方面,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切入,有助于我们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对生产、分配等具有反作用。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重点:

    1 .货币的本质;

    2 .货币的基本职能(本课知识的核心)

    3 .纸币

    难点:

    1 .外汇

    2 .汇率

    3 .正确对待货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重点

    1 、供求影响价格

    2 、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3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5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难点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重点:

    1 、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与价格)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落脚点)

    难点:

    1 、贷款消费(度)

    2 、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四种主要心理)

    第二单元   投资与创业

        单元地位: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生产”, 包括生产的作用,生产的制度保证、企业经营、劳动就业、金融投资等。就全书逻辑体系而言,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消费的主题,从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入手,开始阐述与社会主义生产有关的各项内容。其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成为下面两个单元的制度基础。因此,本单元承上启下,地位重要。

        从知识体系而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它决定着交换、分配、和消费,决定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重点: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3 、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重点:

    1 、公司制企业(《公司法》)

    2 、公司的经营(经营事关公司生存)

    3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落脚点)

    难点:

    1 、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重点:

    1 、存款储蓄(个人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我国的商业银行

    3 、股票

    4 、债券

    5 、保险

    难点:

    股票、债券、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财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决定的。国家收入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收入分配的两个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则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主要包括政府征税和百姓纳税两个方面。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重点:

    1 、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 、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难点:

    1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效率优先的必要性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重点:

    1 、财政支出问题

    2 、财政的作用

    难点:

    1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2 、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重点:

    1 、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

    1 、纳税人

    2 、增值税

    3 、个人所得税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单元地位: 高中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科学发展观,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对高中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有助于他们立足于国内现实,放眼世界,理解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因此,本单元起着总揽全局、提升境界的作用,学习本单元是高中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获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领的关键。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背景下进行的。在我国,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们从事经济生活的基本背景。因此,学习本单元有助于高中生深入理解经济生活,深入理解我国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重点:

    1 、市场调节怎样配置资源

    2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3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4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

    难点:

    1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2 、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重点:

    1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难点: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重点:

    1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

    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3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难点: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备课建议

    •  理解新课程理念;

    •  理解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  理解本学习领域的课程价值;

    •  把握本模块的重难点和关联点;

    •  尽可能使用多种教学模式;

    •  加强集体备课,提倡师生共同备课;

    •  反对过于、防止走偏

     

    关于考试评价

    •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

    •  三个目标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

    •  省保留高中毕业会考权利

    •  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配合

    •  国家建立并完善高中教育质量检测体系

     

    如何理解实验?

    2004—2006 年, 为课改 实验阶段。

    实验的意义:先行、探索、验证。因此,主要不是靠别人告诉自己怎么做,而是自己通过探索告诉后来者怎么做。

    实验的责任:验证方案、创造经验、提升自我、改造教育。因此,实验应有光荣感、使命感和主动性、积极性。(产生教育明星)

     

    五、关于探究

    (一)什么是探究

        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探究与探究学习、探究教学、科学探究联系在一起。探究与探索活动、问题解决活动等发生联系。

        美国学者施瓦布曾探究学习 ( inquirylearning )” 下过一个至今仍然流行的定义,即探究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 —— 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探究活动不主张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诸如观察、调查、制作等,亲历过程,寻找结论。

        探究活动方式主张探索事物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在亲历中主动实践、大胆探索。

        探究活动有以下特点:

        1 .实事求是;

        2 .基于经验;

        3 .重视过程与反思;

        4 .注重合作。

    (二)为什么要探究

        杜威早在 20 世纪初期就对当时科学教学过分重视知识、忽视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的做法提出强烈批评,指出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要掌握的不只是知识,还应包括过程或方法。杜威主张 探究教学,主张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探究是人的本性

        实际上,从儿童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探究。学生有探究的天性,如好奇、好问、好动等,科学教学就是要借此把学生引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爱。

    2 .探究是学习的基本规定

        学习,学而习之。在于实践、在于活动、在于体验。的方式在于内容。就学习知识而言,不同知识需要不同的的方式。从分类上讲,大致可以将知识理解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均需要关注活动、关注探究,即使是第一类知识,通过活动,也可以加深记忆和理解。

    (三)怎样进行探究教学

    1 .组织与布置

    2 .提出假说

    3 .收集相关资料和实

    4 .解释与论证

    5 .得出结论、形成报告

    6 .交流与表现

        探究活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问题的发现,也是下一个问题解决的开始。

        教师,始终是任何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之关键。实施探究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改变唯书为上、升学为上、轻视实践、强调知识的拥有量和熟练程度、主张记忆和背诵、注意统一要求,忽视个人独立见解等教育观念。教师需要改变观念,理解探究活动的本质,掌握相关策略和技巧等,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探究型教师 的转变。

        不同地方、学校需要秉承探究活动方式的精神,立足现实条件,创造条件,切不可照搬外地、外校现成模式。

        (本文是根据戚老师的演讲课件整理而成的,并未经戚老师审阅)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文章录入:zzzwz    责任编辑:zzzwz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去论坛聊聊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