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爱生,文化兴校
--在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式上的演讲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翁乾明
(根据口头发言整理,略有增删)
2004年2月1日上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一流的学校与二流的学校根本区别在哪里?我的思考有了初步结果,根本区别在于文化品质不同!那么,什么叫文化?我所理解的文化,就是“特定人群普遍默认的观念体系及其表征方式。”前者是内隐的,后者是外显的。
  这不难理解。我在一个落后农村看了一场露天电影。前排人有椅子不坐,偏偏站着看,而且还大声讲话,后排的人站在椅子上,甚至爬在树上,并且高声喧哗。大家对此丝毫没有意见,认为看电影本来就是如此,几十年来,他们都是这样看过来的。这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有内在的根据,又有外在的表征。
  大家是否注意到,如果反过来,村民们都默认这样一个规则:看电影要坐着看,而且不能喧哗。结果大家不但都看得见,而且都听得清。于是,看电影就不再只是为了男男女女在一起凑个热闹,而是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为什么看同一场电影,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呢?因为这里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起作用。文化就是这样,它如同一个河道,可以引导“行为之水”流向蔚蓝色的大海,也可以引导“行为之水”流向其臭无比的沼泽地。我们每个人既可能是文化的受益者,也可能是文化的受害者!生活在某个文化氛围中,谁都无法抗拒文化的浸染。每个“附中人”都有责任去建设一个优秀的学校文化。文化品质的提升,必定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哪所学校的文化品质高,哪所学校就更具有竞争力。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提出了“文化兴校”的口号。“文化兴校”,就不仅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还要有相应的表征方式。我们说附中的文化品质高,人家就会问高在哪里?我就会如数家珍似地把附中文化的一系列独特的表征方式告诉他。学校文化绝不是空洞抽象的,内隐的观念必定有外显的方式与之相对应。
  大家是否注意师大附中的教职员工在上学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个个佩戴校徽;第二个变化,会风大大改善,开会一分钟都不迟到,而且安安静静。这些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附中老师不需要反复强调,都能自觉做到,很不容易!这就是文化品质的提升啊!我对附中教师的素质很有信心!今天,我要代表全体教师负责任地向全体同学承诺,在新学期,我们的老师还将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上课但不拖课,铃声一响,立即下课;
  二、作业总量明显减少,给同学们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
  三、课堂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欢迎大家共同监督。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位教育界人士到附中转了一圈就对我说:“你们附中很奇怪,老师个个戴校徽,学生却不戴校徽。”确实,我也注意到,有个别同时平时就是不戴胸卡。我说:“不奇怪,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到!你下学期再来看看,我们附中学生个个都能规范地佩戴校徽!”现在,新学期到来了,希望大家要争气,千万不要给附中抹黑。说老实话,我曾长时间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老师劝导违反校规的学生,个别学生竟然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我久久地思考,在附中这样的名牌学校,怎么会有如此没有教养的学生!?
  我从来不以学习成绩来鉴定一个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质;分数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子。我常常严肃地对有关的老师和家长说:“你们不要把话说得太早,他现在学习成绩差,毕业以后,说不定最有出息的反而是他!”学生成绩不佳有种种原因,例如,基础不实,兴趣不同,方法不当,信心不足等等,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差就彻底否定一个学生。什么是好学生?在我看来,只要行为端正,能保持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心态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相反,即使门门功课优秀,但面对教师的劝导,竟然大摇大摆、扬长而去的学生,是最差劲的学生!是最可怕的学生!是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是有知识没文化的学生!是连小学生都不如的学生!如果照此保持下去,他必将是处处碰壁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要当这样的学生!
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新学期刚刚开始,我在此也郑重地向全体同学提出三项要求:
  一、每个同学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要严格按规范佩戴胸卡,戴胸卡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学生的义务;
  二、每个同学遇到老师,在五米外就要向老师问好,老师也要面带微笑,向学生还礼!
  三、坚决做到“穿有样,坐有相,言有规,行有范” 。

  三项要求都不高,但一定要严格做到!
  在此,我想特别强调“尊师爱生”。“尊师爱生”是师大附中的光荣传统,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前提。如果学生不尊重老师,又如何让老师热爱学生?反过来,如果老师不爱护学生,又如何让学生尊重老师?可见,“尊师”与“爱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尊师爱生”,才能建立起和谐、温暖、建设性的师生关系。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离开了这种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将变成一堆笨拙的工具!
  “尊师爱生”可以使师生形成高贵的气质。师生的高贵气质本身就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如果附中师生待人接物都是那样彬彬有礼,都是那样宽容大度,都是那样温文尔雅,都是那样热情大方,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大家是否注意到?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应邀在波士顿哈佛大学商学院,做了一个震惊全球的、非常精彩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把目光投向中国》。温总理的演讲,多次提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他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真是表述精当,入木三分!
  我还想就“和而不同”谈一些看法。“和而不同”是孔子提出来的,记载于《论语?子路》,原话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半句的“和”字有统一的意思,但是,这个统一是在原则性基础上的统一,是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统一,是心悦诚服的统一,它允许、鼓励百花齐放的个性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既所谓“和而不同”;而后半句的“同”字也有统一的意思,但却是无原则的统一,或是面和心不和的统一,或是在强权政治下的统一,这种统一是无序的、拼凑的,不可能产生凝聚力,产生战斗力,必定造成内部的严重冲突,造成整体的不和谐,既所谓的“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它不仅可以用来调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它需要一个前提,这就是大家都严格遵守的公正的“游戏规则”。因为,我前面也说过,“和”是在原则性基础上的统一。尊师爱生、严肃校规都是“和而不同”思想的体现。为了使每一个师生都能获得更加充分的、更加个性化发展,我们必须严肃校纪,必须尊师爱生。我十分赞成一种说法,这就是“爱的教育,铁的纪律”。
  明天就要正式上课了,每个同学都希望在新学期有个新气象,但根据我的经验,许多同学往往过不久又会陷入惰性,回到原点。为什么呢?要弘扬一种先进文化,既要有文化理念,又要有表征方式。同理,要实现美好愿望,就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相应的行动。老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憧憬着远大的目标,结果将离目标越来越远。因此,要通过实际行动,培养良好习惯!要想改变,就要从现在做起!立即行动!不能拖延!执行力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素质,执行力也就是行动能力。
  我坚信一条成才的规律,这就是:积极的行动造就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康的性格,健康的性格决定多彩的命运,这里有一个因果链,行动——习惯——性格——命运。许多失败者其实就失败在:只是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却不反思自己行动不力。
  最后,我衷心祝愿各位在新学期能真正确立起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既保持儒雅的气度,又采取切实的行动,从而感受学业的进步,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人性的光辉,感受人格的成长,感受生命的质量,感受人生的幸福,感受教育的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诸位!

相关链接:
在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式上的演讲
(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翁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