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师大附中
>>
教研室
>>
课改信息
>> 文章正文
没有公告
推荐文章
没有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专题栏目
运用新理念探索教学新特色(《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2684 更新时间:2006-3-28 14:42:07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运用新理念探索教学新特色
海南华侨中学特级教师 徐道安
徐道安小档案
徐道安,男,生于1959年,湖南郴州人,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从事中学物理教学。2002年任湖南省桂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同年,荣获“湖南省中学特级教师”、“郴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4年秋,到海南省海南华侨中学任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师。目前为“海南省普通高中中心教研组”成员。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后普通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我作为一个物理教师改教通用技术,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形成与自己人格、修养、学识相适应的教学特色,即“拓宽深挖,亲历过程,授人以渔,多元交流”。
拓宽深挖
拓宽深挖就是通过适当的讲授,拓展教材的广度,挖掘教材的深度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我在讲《技术与设计2》“结构与力”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拓宽。高一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已有较好的基础,我出了一道题:“当在一个水平桌面上的A物体上面加上一个B物体时,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未加B物体前一样仍然是零。那么,是否A物体没有受到影响?”学生讨论之后,我再问:“加上B物体后会影响到A物体的什么?”学生回答不上来。我启发学生:“如果A物体是块豆腐,上面的物体又很重,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B物体原来的形态将不复存在”。在这里,我通过运用学生学过的物理知识,对教材进行拓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架构形态”这个重要概念。
接着,我进一步提问:“物理学与通用技术研究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并启发学生明白:“物理学往往研究外力,把物体当质点,而技术学则关注一个物体内部受力情况,要研究物体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从力学角度把握技术学与物理学的差异。
除拓展教材的广度外,我还挖掘教材的深度。在上《技术与设计2》“无处不在的结构”一课时,我对“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案例进行了挖掘。我让学生自学了这个案例之后,接连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为什么要研究鹰眼的结构?二是如果人类的视网膜上像鹰一样有两个凹槽,世界将会如何变化?三是将来运用技术手段在人的视网膜上造出两个凹槽,有没有这种可能?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推上了高潮。
拓宽深挖教材离不开教师的讲授,我认为通用技术课教学,讲授不可缺少。通用技术课堂让学生多活动、多动手是对的,然而,害怕讲授是没有道理的。一些老师反映学生不喜欢听通用技术课,我认为,这可能与教师“教教材”,没有拓宽深挖教材有关。要拓宽深挖教材必须要开发课程资源。我花了近两年时间,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与海南海产品、汽车、旅游和热带水果等有关的事例,开发了《通用技术(必修)学习参考》、《通用技术教学探究》等资源;制作了通用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72课时(180M)和部分教具。我把这些资源运用于课堂,学生感到非常亲切,教学效果很好。我认为,通用技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导演对剧本的处理是一种再创造,与此同理,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这就是教学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亲历过程
“亲历过程”是指学生要亲历由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在《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发现与明确问题,在所发现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然后针对“问题”详细列出设计要求,制作出模型,最后进行试验、评价分析和进一步优化。据统计,在一个班里学生所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多达40个,其中的新概念汽车、太阳能热水器、手机外形、环保捕鼠器等项目在后来的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变焦距眼镜”项目获海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在“亲历过程”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一是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技术实践中来。只有在学生亲历过程的课堂上才能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课堂才有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二是亲历设计制作的过程,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使学生产生了多样化的思维,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制作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持了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三是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在亲历过程中,师生情感交融、气氛和谐,从而建立了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就是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重视技术思想与方法的指导和挖掘,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思想与方法。技术所内含的思想与方法是技术的奥秘与神奇所在,同时也是技术活动富有理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如《技术与设计1》中方案构思的思想与方法、权衡的思想与方法、优化的思想与方法、试验的思想与方法;《技术与设计2》中系统的思想与方法、控制的思想与方法、流程的思想与方法、结构的思想与方法,等等。这些思想与方法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在讲通用技术的第一课时,出示了两块纸板,一块纸板上写上“黄金”,另一块纸板写上“技术”,这个“技术”包含“点金术”。我让学生回答,你选择哪一块纸板?为什么?多数学生选择“技术”,并能说出理由。
我在讲结构的思想方法时,不是先讲什么是结构,再讲结构方法的重要意义,而是先让学生阅读我所选的案例;我在讲结构中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在学生学过的“蒸汽机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建构。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技术思想和方法能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技术始终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当学生走出校门必然要面对技术的更新换代。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可广泛迁移的思想与方法,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而,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
多元交流
让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多元交流”即引导学生运用多元信息交流方式学习,注重把探究学习方式融入教学过程。
通用技术本身富有很多的探究因素,这为运用多元信息交流方式提供了天然条件。在教学中存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主要信息交流方式。我结合通用技术自身的特点,将“多元交流”方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如在《技术与设计2》“简单结构的设计”的教学中,在进行设计前,我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功能的角度对设计对象进行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然后选择材料。学生能选择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轻便、美观的材料。在设计方案的构思时,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设计的草图,学生就草图的方案与小组同学共同商讨,设计的草图要能清晰地显示出设计对象的骨架形式和尺寸比例。设计方案确定之后,要绘制出比较规范的设计图纸,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与小组同学确定在共同任务中个人承担的责任,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共同制作出了符合要求的模型或原型。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运用多元交流方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学生更加活跃,更加合群了,更加乐于并善于表现自己,培养了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的成长更富后劲,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明显增强。多元交流学习使学生享受创造乐趣,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技术。但要引起教师注意的是,在采用多元交流方式时,要加强个别辅导和指导。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一部分学生学得快,做得快,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学得慢、做得慢。教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对学得快的学生加强指导。
【教学片断】“常见结构的认识”
感受结构
动手。(以四人为一组,把全班学生分成为若干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前发给每个小组材料一袋:12cm长的塑料杆6根,4cm长的塑料杆10根,用来连接的螺钉、螺帽若干。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生活、生产当中所需要的物品。)老师检查: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学习小组制作的物品不同。有A字形梯子,有篮子,有笼子……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品:从外形上看,结构不同;从使用上看,功能不同。
观察和思考:展示自然界中有关结构图片:放映蜂窝、鹰的身体等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图并提出问题。
感悟结构
让学生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结构中归纳结构概念,引导学生从蜂窝、鹰的身体构造上寻找共同的东西。
(教师板书: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让学生指出结构概念中的关键词:有序、搭配。
探究结构
学生阅读案例: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然后思考:
为什么要研究结构?为什么鹰可以在几千米的高空准确无误地辨别地面上的动物?
让学生明白:这是因为它的眼部结构比较特殊。人类每只眼睛的视网膜上都有一个凹槽,叫做中央凹。而老鹰眼中的中央凹却有两个,这两个中央凹的作用不同,其中一个专门用于接收来自鹰头侧面物体的像,另一个用于接收来自鹰头前方物体的像。这样,老鹰的视觉范围就宽多了,能兼顾前方和侧面。
进一步拓展:根据你过去所学的物理知识,画出人眼和鹰眼接收光线的草图;除了根据鹰眼的结构,人们正在研制“鹰眼”导弹系统以外,你还受到哪些启发?如果在人类的视网膜上像鹰一样有两个凹槽,世界将会如何变化?将来运用技术手段在人的视网膜造出两个凹槽,有这种可能吗?人与动物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劣势与优势。
进而提出人类好多地方不如动物,不能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欢快游荡,奔跑速度不如狗,打斗力气不如虎。人类凭什么能成为动物界的统治者呢?启发学生明白:凭大脑,凭学习,人类把几千年知识在几年十几年中继承过来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总量几年就要翻一番,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
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竞争,而且可能很激烈,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在于是否不断学习。
理解结构
(通过下面问题的回答实现知识迁移)你是怎样理解“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的?你能否举例说明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改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人的染色体有X染色体、Y染色体之分,X染色体、Y染色体不同的搭配和排列,决定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
……
【点评】他将人格、修养、学识融入教学
徐老师上课的特点是新颖、有趣、有感染力、易听懂,学生学习有极大的兴趣,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还有意无意地吸收和模仿徐老师的某些行为,看来学生已被徐老师的人格、学识和教法所吸引。总体感觉是,徐老师的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形成了与他的人格、修养、学识相适应的教学特色。
一是徐老师教学的逻辑性很强,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的“常见结构的认识”教学片段可见一斑。从教学过程看,他让学生从感受结构、感悟结构到探究结构,最后到理解结构,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两个循环,两个循环不是重复,而是形成梯度,使学生对结构的认识得到提升。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特级教师教学的功力吧!
二是徐老师喜欢让学生“动手”,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徐老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历技术设计的过程。他常说,一堂课好不好,看学生“学”得如何,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技术实践中来。徐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多元信息交流方式学习,注重把探究学习方式融入教学过程。
拿“常见结构的认识”这节课来说,徐老师要求学生制作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物品,而不限制做某一物品,我觉得这就是徐老师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徐老师把四个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物品,让学生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程度,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了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三是徐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注重思想与方法的指导。如徐老师对教材中“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案例的深挖,他要求学生自学了这个案例之后,讨论并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研究鹰眼的结构?二是如果人类的视网膜上像鹰一样有两个凹槽,世界将会如何变化。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非常安静,随后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同学们议论纷纷。
第三个问题是:将来运用技术手段在人的视网膜上造出两个凹槽,有这种可能吗?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有的说,有这种可能,现在我们能够破译人的遗传密码。有的说,可以通过把老鹰的基因移植到人体上来,使人类视网膜具有两个凹槽……
通过上述一连串的环环紧扣的问题,学生回答多种多样,既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四是徐老师善于拓宽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他通过适当的讲授,拓展教材的广度来达到教学目标。他认为,学生不喜欢听通用技术课,与教师“教教材”有关。他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如他通过用“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定点清除”说明“鹰眼”导弹系统的打击精度,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去的物理知识,画出人眼和鹰眼接收光线的草图,对教材进行了拓宽,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把物理知识运用到技术课上来的乐趣。(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段青)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24日第5版
|
广告刊登 │ 服务信息 │ 招聘信息 │ 寻求合作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2257722-245/244/256/255 传真:010-6224415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邮编:100088
中国教育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在怎样的尺度下诊断课堂?(《中国教育报》)
下一篇文章:
平和而执著--福州格致中学 郑捷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去论坛聊聊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