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勤劳美德 塑造健康人生 -- 高二年段副段长 林生禄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理应成为每个公民遵从的道德取向。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古猿人从盘错交织的古树走向陆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劳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离不开劳动。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的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能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聪明才智、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追求到自身存在价值的途径。真正的人生幸福,只能从劳动、创造和工作中获得。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着是美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劳动和辛勤密不可分。世界各国都留下了许多关于辛勤劳动的至理名言。比如: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意大利)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朝鲜)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自己永久的伴侣。(美国)
……
勤劳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同时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传承下来。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勤奋学习而成才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从“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天道酬勤”到“业精于勤”……无数的名言警句成为对这种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带来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不良思想的侵袭,也使一些人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倾向。梦想一夜暴富,一夕成名。在他们眼里,劳动成了“没本事、而不劳而获,甚至巧取豪夺却被视为“有能耐”。这种思想不仅无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反而有损社会公德。
不良的思想倾向也给部分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花钱大手大脚,浪费严重;没有劳动精神,学习怕吃苦,性格上任性、娇气、……据一次千人的大型调查显示,有85.7%的孩子认为劳动没有必要。其中,32.3%的孩子没有劳动习惯,37.2%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才算劳动。劳动对塑造一个人的健康人格意义重大。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有两个重要的发现:独生子女的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坚韧负责、珍重亲情、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辛勤劳动作为一种整个国家民族都必须始终坚持的传统美德,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不是空想,而是务实;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提出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未来的需要。
在我们学校生活中,老师敬业奉献,教书育人,是一种劳动;职工爱岗尽责,服务一线,是一种劳动;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是一种劳动。光荣属于辛勤劳动的人。
让我们在劳动中创造历史,
让我们在劳动中孕育未来,
让我们在劳动中塑造健康人生!
谢谢大家!
|